本文转自:淄博日报

□本报记者董振霞 侯林 汪利平

“原来村集体收入几乎没有。现在,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村民们的土地流转后实行规模化科学种植,这三年,粮食产量和收入节节攀升。”4月3日上午,站在刚刚翻新正在种植新品种西瓜的试验田里,文昌湖区萌水镇新韩村党支部书记王科方边检查土地墒情边笑呵呵地说,这都是科学种植带来的好处。

在文昌湖区,科技助力特色农业创新发展的致富故事随处可见。文昌湖区萌水镇副镇长马呈礼说,今年,文昌湖区“一镇一业”发展情况不错,他们镇也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农科院等院校合作,各种科技含量高的特色农业产业不断闯出新路子,“文昌米粮”声名远扬,“文昌湖瓜果”飘香四方。

穷山村签订“共富合同”

“原来靠着种米粮,村里家家户户只能混个温饱,村集体也发展不起来。”王科方说,坐落于文昌湖北畔的新韩村,地理位置优越,但地里石头多沙多,粮食产量不高。全村317户901人,一多半对农业种植失去信心,外出谋发展去了。

为解决年轻劳动力缺乏,荒地无人耕种的问题,王科方领头成立了淄博文昌湖大步山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由新韩村党支部领办。2019年,他们从村里流转荒地520亩,整理撂荒土地80多亩。“用这600余亩土地起步,我们跟270户农户签订了‘共富合同’,让村民们以土地入股共同发展米粮产业。”王科方说,合作社实行统耕统种,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种植,通过村企联建共建,逐渐探索出了一条“产、销、研”一体化经营模式。当年就让入股村民拿到了分红。

原来一亩麦子产量不高售价也低,王科方说,现在,他们与一些大学和科技公司合作,大力发展高效农业,推动产业化、规模化科学种植,经济效益全面提升。目前,主要生产玉米、小麦、谷物等传统农产品,售价更是翻了好几番。

“现在,村里麦子全部是订单农业,几乎是收麦的同时就销售一空,好多商场来收购都买不到。”正在农田种西瓜的村民朱亮发说,他是入股的村民,去年,除了土地流转租赁费和基础股外,还收到了每亩地120元的分红款,再加上在合作社工作的工资,年收入比往年又翻了番。

小山村的“米粮梦”

王科方算了一笔账,2020年,村里种植谷子80亩,小麦和玉米200亩,实现销售收入2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合作社在保证村民每亩地400元分红基础上,新增9万元给农户分了红;2022年,年末实现粮食销售收入70余万元,通过合作社村集体收入达到历史性的40余万元,分红额度又翻了番。

“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粮为生,现在,还是种粮让我们走上了富裕。”王科方说,合作社积极对接淄博商厦,双方共同开发的“文昌湖小米”系列高端食品,非常受消费者欢迎。小米丰产后以每斤10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淄博商厦,一举解决了农产品丰收低价的销售问题。

在一片麦田里,刚刚灌溉过的新苗绿油油的满是生机。田边竖着一块实验数据牌子。王科方说,今年,党支部经过大量调研,反复对比,抓住“淄博乐悠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硅科技推广实验的机会,争取到了首批含硅水溶肥合作实验的合同。

“去年一年,10万斤小麦不够卖,今年,我们扩大种植规模,产量有望突破20万斤。”王科方说,村里还与淄博市农科院开展技术合作,从小规模试用到大田实验,由单一品种实验到多品种实验,村里的米粮也由提质增产实验到大田推广实验,走出了一条传统农业利用新科技提质增产、统耕、统种、统销加研发的新路子。

瓜果谋划“产业园”

与新韩村一样,文昌湖不少村庄在特色农业种植方面下足了功夫。在萌水镇龙口村的上坡地家庭农场采摘园,草莓种植棚内一片丰收景象,村民们正抓紧时间采摘最后几批草莓。“外面有客商等着呢,今年草莓的价格还不错。”一位村民说。

“梨园正是花季,我们正在抓紧时间授粉。今年,挂果情况很好。”商家镇代家村南侧山上,山东荣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酥梨试验田里,韩克明正在园里忙碌,作为山东农业大学陈学森教授团队指定的文昌大酥梨品牌推广合作基地,韩克明的文昌大酥梨去年一炮走红。今年,他又种植了60亩文昌大酥梨,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越走越顺畅。

“文昌湖区的特色农业种植潜力巨大。”文昌湖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孟峰说,今年,文昌红桃畅销,小树苗的售价都达到50元左右一棵,大苗则突破了80元,山东酥梨树苗每棵也达到35元,周边几个区县都有成片发展的计划,一大批技术人员还外出作技术指导,收入相当不错。

今年,根据新的发展规划,文昌湖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开始谋划建设文昌酥梨齐鲁核心产区、文昌红桃齐鲁核心产区等项目。未来,他们还计划按照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建设相关标准,开展种植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打造文昌湖区域特色优势产品品牌。孟峰说:“我们努力发掘文昌湖独有品种酥梨和红桃的功能和价值,全力帮助农民扩大种植面积,提升果品品质,力争年度种植面积均达到千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