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新华日报

□ 本报记者 陈 彤

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具备良好的条件和基础。作为省内较早创办企业的高校教师之一,中国矿业大学教授、江苏国传电气创始人谭国俊深切感受到,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是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关键。1997年,谭国俊研制的“ASCS全数字调速电控系统”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技术应用于矿山大功率电机控制,借助数字系统、智能算法,让采矿过程中各类机械运行衔接更精准,从而提高产煤效率。

“ASCS全数字调速电控系统”获奖后,谭国俊本想以技术转让的形式实现产业化应用,但上世纪90年代,计算机还未普及,市场上根本不具备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条件。面对矿山企业的强烈需求,谭国俊当年就创立中国矿业大学传动控制设备厂,研发的第一套全数字系统售价200万元,仅为当时国外企业同类产品售价的20%。

团队研发人员还承担教学任务,始终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先进、更贴近生产实际的实验平台。在国传电气的实验室,团队自主研发的2×3000千瓦电机对拖系统具备矿山660伏、1140伏、3300伏电源系统,可以模拟矿山电机系统测试实验,实验性能参数、效率参数、电网污染数值与矿山生产现场基本一致。

秉承采矿效率与安全生产并重的理念,谭国俊团队在矿山超大功率高性能电力传动技术方面不断取得突破。目前,最大载荷53吨矿山超大功率提升机电控系统在中金集团纱岭金矿交付,国内首套矿用应急储能电源去年8月通过验收投入使用,该设备在意外发生时可维持井下供电需求,提升救援成功率。“在大功率电力传动领域,我们从最初的跟跑、并跑,现在已经实现部分参数处于全球领先,这些都得益于科研成果转化通道的打通。”谭国俊说。

实验条件不断提升为自主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人工智能技术为后期研发提供有力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现代化煤炭装备体系正加速构建。谭国俊说:“一方面,我们要瞄准世界能源科技前沿,加强科技核心技术攻关,助力能源技术相关产业提质升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另一方面,我们有责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科人才,建设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新型劳动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