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陕西日报

本报记者李卫

11月5日20时,《山水间的家》在CCTV-1播出了第五期。《山水间的家》是由文化和旅游部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大型文旅探访节目。这期节目由主持人尼格买提带领“山水小分队”来到曾获得“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的陕西榆林佳县赤牛坬村。在这里,他们和村民一起上山打枣、实景排练演出、学习制作农家饭,参观民俗博物馆。这些富有意趣的乡村劳动、黄土地上的山水风情、民俗博物馆以及淳朴热情的村民,勾起观众对诗意乡村生活的向往。

节目播出后,相关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无论是对那些个大饱满的红枣,还是有趣的打枣活动,网友们都表现出极大兴趣,对这里的乡村生活更是向往。

亮相央视的赤牛坬村位于佳县城南40公里的黄河岸边,这里枣林层叠,屋舍错落,开门见山,一步一景。村庄里的窑洞沿着山梁,一排叠着一排、一孔连着一孔,望不到尽头。来到这里的人无不为此惊叹。河水从窑洞前蜿蜒而过,滋养着山村的万树繁花,也哺育着世代在这里生活的人们。

赤牛坬村是全国“四大枣乡”之一。过去赤牛坬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以种植红枣、外出打工为生。但是近10年,赤牛坬村挖掘当地文化潜力,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打造了大型原生态农民实景剧《高高山上一头牛》。舞台上的演员全部都是赤牛坬村的村民,农忙时他们下地劳作,来客时登上舞台载歌载舞。

黄牛、玉米、红枣、纺车、石碾子就是他们劳作时的工具和收获,打夯、碾碾子、纺线、耕地、播种就是他们日常生产生活的真实再现。以地为台,以农为题,“扛起锄头是农民,放下锄头是演员”,这些身穿陕北传统服饰,头戴传统头巾的淳朴村民既为游客们演绎了他们生活本来的模样,也由此彰显了赤牛坬村人世代相传的精气神。

神奇的是,在这个陕北小山村里还“藏”着一座窑洞博物馆——赤牛坬民俗博物馆。这座修建于窑洞之中、由67间展室和3万余件展品组成的民俗博物馆虽然没有什么历史悠久的宝物,但是每一件藏品都是当地村民生产生活的见证。

这些藏品大都是赤牛坬村村民及周边村民送来的旧的生产生活用品,它们曾是村民们最亲切的伙伴,如今有的已随着生活的变迁被取代,但民俗博物馆给了它们新的归宿,让它们有了新的使命,带着历史过往的痕迹,讲述着陕北古老的故事——灯博馆、鞋博馆、酒瓶馆、三十六行馆,以及那一件件历史感厚重的农耕用具,无不为我们展示了黄河流域农业发展历程、农耕文明进程,也承载着黄土地儿女的最初记忆。